437ccm·必赢国际 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面向国家和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需求,以立足江苏、面向石油石化、机械工程、智能制造行业的大工程观办学理念,聚集各方资源,培养素质优秀、全面发展、富有竞争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与科研人才,积极满足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为办学指导思想,恪守“责任”校训及“守正 通达 极致 日新”院训,践行“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努力推动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工程技术与科研人才,学院在校本科生258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83人,留学生74人。现拥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8个本科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连续两轮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本科教育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1门,省级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立项1项。近五年,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出版4部,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协会优秀科技著作奖1部,江苏省本科优秀培育教材1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立项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2名教师获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近五年来,学院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3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4项;荣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1项。
学院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能源动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机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学科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培育)学科、“十三五”重点(培育)学科、“十四五”重点学科,化工过程机械为江苏省和中石化总公司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入选2021、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全国第38位,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与机械工程学科支撑学校工程学科全球排名前5‰。
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师素质优良:现有教职工175人,专任教师136人,专任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4人。拥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二级教授4人。学院现有江苏省“双创人才”8人,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8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5名,江苏省教育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1名,江苏省科技副总36名;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等省级教学与研究团队3个。
学院拥有一流的科研与教学平台:江苏省绿色过程装备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能源动力高端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瑞士GF智能制造实践基地、江苏省油气井口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化工过程机械学科综合训练中心、江苏省现代制造工程综合训练中心、江苏省机械基础实验示范中心、江苏省超特大型热载体炉高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大型重载齿轮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学科、教学与实训平台9个,拥有常州市石油及石化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常州市模具非传统制造实验室2个,拥有能源化工装备研究院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
近年来在高端装备制造、装备智能化、能源高效利用、机械制造等领域屡获技术突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专利优秀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总计40项。承担了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中石化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省部级课题130项,累计横纵向科研经费1.37亿元,带动了能源动力、高端装备、机械制造、城市轨道等行业的科技革新发展。近五年发表论文788篇,其中SCI、EI收录期刊论文480篇,中英文专著12部,授权发明专利459项,专利转化137件。
二〇二三年十月